曾經滄海,愛過,當然會覺得心痛與不捨,而無奈的是,用心經營的感情,因為天平失衡,讓我的日子苦多於甜,終究必須做個抉擇。
分手後的日子,整個人像是被掏空似的,失眠、發呆流淚、會因為茶不思飯不想而日漸消瘦、害怕特定日子、害怕一個人獨處,更害怕與他有關的一切。
在那段日子裡,下班後的夜晚因為害怕獨處,都要有人陪伴或說話以渡過時間,每逢假日就回家,因為家裡還是最溫暖。我知道爸媽很擔心我,所以我儘量控制自己,不在他們面前掉淚,好讓他們安心;我知道美琦很重義氣,甘冒著被男朋友叨唸的結果,在下班後陪著我;我知道碧蘭很關心我,每週會詢問我在家嗎,然後找我出去喝杯咖啡、聽我說話;我知道子雲在我身後守候著我,當我需要她時就會出現;我知道惠麗和我站在同一陣線,給我方向、給我建議;也好在有明珠,陪我消化那年的旅遊補助;而我也從阿凱口中更加確信,當時我的決定是正確的;還有好多人給我支持及鼓勵。這個時候突然發現,其實我並不孤單,身旁有好多好多關心我的親朋好友給我打氣、給我力量。
記得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這段時間,同事多數知道了這件事,他們知道每問我必哭,因此選擇眼神關心;而凱更關心,問我事情發生的經過,並且表示歉意,如果當初沒有他敲邊鼓,今天結果可能不是這樣;我回答他多慮了,大家都是成年人,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即使沒有他的邊鼓,該來的還是會來。陸爺問我會不會後悔,我回答他沒什麼好後悔的,和他在一起,我學到不少、也成長不少。更何況,一段感情的結束並不是單方面的問題,兩個人都有責任。
看著街上情侶出雙入對的,曾經想過,我的條件也不差,為什麼少個人愛呢?
後來我找到了答案,找個人愛並不難,但我不想因為寂寞而隨便找個人來填補心裡的空虛,也不想因為屆拉警報年齡而妥協走入婚姻,因為那並不是我要的生活。
對於感情這件事,我一直抱持著隨遇而安的態度。順眼是最基本的,自在的感覺很重要,態度也很重要,用心經營更重要,默契隨之而來。有個廣告片段一直在我的心裡「找到一位心靈相通的伴侶勝過一位地址相同的老公」…這就是我要的,一位可以用眼神就能溝通的伴侶,很難嗎?我不知道,但,這是理想的想法。頻率相同的人就能在一起,磁場相同才能相互吸引。
逛到他常上的網站,無意間發現他的日子過得還是不快樂,仍舊在煩惱工作、離開了令人稱羡的公司,在期待新戀情的發生。我其實有點憂心也覺得慶幸,憂心的是,一年了,還是沒有改變,看待事情的角度仍是負面的,還沒有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;慶幸的是,自己抽離了那苦多於甜的日子,因為再勉強在一起,我仍舊不快樂,兩個人在一起,情緒是會相互影響的。追根究底,所有關鍵點在於心態上的調整與觀念上的改變,這就是我和他最大的不同。
時間過得很快,轉眼已經一年了,我現在很好,日子過得很充實也很快樂,偶爾也會心情不好,但我覺得我是富有的,很感謝當時陪我走過來的家人及朋友。『愛情.不是得到就是學到』這是吳淡如的一本書;書,我看完了,但對內容無印象,反而是這句話一直記在心裡,覺得頗有深度,值得細細品味~在這入秋的季節,我想和大家分享。